语言选择:

资讯中心

探秘雪山精灵 聆听巡护故事——探访滇金丝猴公益活动

2012/5/8 16:30:00

滇金丝猴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属于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雪山精灵”、“高原国宝”和“第二国宝”等。滇金丝猴具有一张最像人的脸,面宠白里透红,再配上它那令当代女性追求的美丽红唇,堪称世间最美的动物之一。在我国生存的3种金丝猴中,滇金丝猴生活的地方最高,生存条件最恶劣,而且他们的种群数量仅约2000只,可能比大熊猫还稀少,其地理分布亦远比大熊猫的小得多。因此,通过号召人们保护旗舰种和关键种,以达到保住森林生态系统,保住大江大河上游的绿色堡垒,也保住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让公众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了解滇金丝猴野外生存的状况和生活习性,以及围绕滇金丝猴的发现、研究和保护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携手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白马雪山野生动物救护站、生活新报,于2011年11月17-21日共同举办“影像保护自然”自然探索体验系列活动之“探秘雪山精灵滇金丝猴”公益活动。在为期近20天的公开招募过程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朋友通过电话、微博、邮箱进行咨询,最终有13人确定参加,其中社会招募6人,媒体3人,基金会3人(组织人员),志愿者1人,由高中生、大学生、在职及退休人员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省份的人士组成。


队员首聚

11月16日,队员们第一次齐聚昆明。自我介绍后,基金会组织人员就探秘活动的详细行程、随行物品和注意事项等与各位队员进行了安排和交流,基金会秘书长邹恒芳女士也参加了交流会。

旅行开启

11月17日,影像保护自然系列活动之探秘雪山精灵滇金丝猴公益活动如期进行,队员们齐聚昆明火车站。随着火车缓缓启动,一次神秘而又极具意义的旅行开始了。




参观展示厅和民居

18日早上,到达丽江火车站。几个小时车程之后,队员们终于到达期盼已久的目的地——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待我们的是常年工作者白马雪山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维西分局局长钟泰次称和白马雪山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和鑫明。在钟泰局长与和站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滇金丝猴环境教育展示厅,深入了解滇金丝猴,并观看了名为“梦幻白马雪山”的电影短片,看得出队员们已逐渐融入这个神奇的家园。

随后,参观了响古箐村的傈僳族民居,这里展示了一个神秘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物品以及在白马雪山的各种记忆,并入住这里。

当晚,队员们与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滇金丝猴巡护队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他们20年来关于滇金丝猴的各种经历。


 

 


分享巡护故事

钟泰局长,坚持从事滇金丝猴保护一线工作20余年,深刻体会和经历着滇金丝猴保护中遇到的各种艰难。他曾不知疲惫地四处奔走,为滇金丝猴和森林保护寻找途径,为巡护队员寻找生活必需费用。他说:“虽然白马雪山和滇金丝猴保护工作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有太多的艰难,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的”。同时,他还表达了对没能给巡护队员提供良好条件的内疚,对所有巡护队员从未因补助问题而对他有任何怨言的感激。

白马雪山巡护队员,现有28位,均为响古箐村的普通居民。谁能想到他们大多曾以狩猎为生,然而现在却以成为滇金丝猴最忠实的保护者和朋友。尽管半年以上已经没有领到任何补助;尽管穿破了多双鞋子,划破了多套衣服;尽管每天披星戴月巡山,给滇金丝猴寻食;尽管家里的妻子和老人承担了很多繁重的农活;尽管时常仅以馒头和水作为正餐;尽管经常有病难医,落得一身病根;尽管有这么多的艰难,他们却20年如一日的一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白马雪山,爱护着这里最神秘的精灵滇金丝猴,坚护着这里最纯真的传统民族风情,更是拥护着无数人难于实现的人与自然的融合。他们一再表达了对巡护工作的坚持,甚至已让他们的儿子加入队伍,余建华和余中华便是其中一对“父子兵”。

钟泰局长、巡护队员分别诉说着滇金丝猴的生活行为以及保护滇金丝猴的经历,而此刻探秘队员们已被深深吸引着,进入了充满离奇和感动的滇金丝猴保护故事里。

这是一次极具震撼和感动的心灵旅程,滇金丝猴保护人员坚韧执着的态度和行为必将对探秘队员产生深远影响。



外探秘


19日一大早,队员们来到了海拔2800米处的野生动物救护站。早餐是当地的苦荞粑粑、荞面馒头和野蜂蜜等,然而巡护队员们的平常用餐却鲜有这样丰盛。

随后,队员们在巡护队的带领下,徒步深入森林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霜打的草木挡不住队员们对尽快看到滇金丝猴真实面目的热情和激动。随着茂密森林中声声作响,滇金丝猴来了!队员们不由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相机或DV,记录着滇金丝猴的各种瞬间,并了解了如何辨认滇金丝猴的家庭组成、性别及年龄。

来到队员们附近的是被称之为兴旺家庭的猴群们,有年长但依旧威武的“家长”兴旺,有不离不弃的猴妈妈,有年轻貌美的猴姑娘,有调皮可爱的猴宝宝,更意外看到之前眼睛受伤的“独眼”猴妈妈。这一刻,队员们近乎窒息,立地不动的观察者这群讨人喜欢的雪山精灵们,有放哨的,护食的,顾着吃的,梳理打扮的,嬉戏打闹的,挠痒的,爬上树却不敢下来呼救的,两树之间跳跃的,赛跑的,还有睁大眼睛盯着队员和相机的。滇金丝猴、人、原始森林,组成一幅自然界最真实的画,何其和谐,何其精妙绝伦!

下午,队员们徒步进入高海拔山林观看原始森林秋景之魅力,并辨认着白马雪上的一草一木。

夜幕降临,队员们却又忍不住进入森林再次参观了滇金丝猴。

多年以前滇金丝猴家园受到的创伤依旧未能恢复,滇金丝猴的生存现状依然堪忧,巡护队员们的巡护和生活条件也仍然非常艰苦,而知道他们的人却不多。从大自然处获益的人很多,但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他们却一直过的十分艰苦,这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篝火晚会 物品捐赠

晚上,在响古箐中村,队员们和当地傈僳族居民共同举办了一场传统的篝火晚会。男女老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各显其才,先是个人表演,后又绕着篝火围成一圈,欢迎着来自远方的朋友。不知何时,队员们业已禁不住参与其中,用稍显笨拙的舞步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手牵着手,和歌对舞,不亦乐乎。

晚会中还有一个环节,即给巡护队员们捐赠衣物、文具等。在探访活动开启之前,每位探秘队员和基金会组织人员就准备了大人小孩子们用的衣物、文具、背包、腰包及遮阳帽等。基金会代表探秘队员将物品捐赠给了巡护队员。物品虽少,却有一种深深的情愫蕴含其中。

歌声、舞步声在这一方深山小村庄里回响,所有人已完全融入这种氛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吵闹,卸下生活的负担,深入大自然中,释放真正的自我,享受令人心醉的美好时刻。时间总是毫不领情,宣告篝火进入尾声。世间有太多无奈和不舍,这就是其中一种。




不舍中返回



20号早上,队员们在难舍中离开了响古箐,离开了滇金丝猴家园,告别了朴实坚强的保护区工作者和巡护队员。有队员说:“我们只是暂时离开了这里,以后还会回来,为保护滇金丝猴贡献一份力量”。

当晚,队员们到达丽江火车站,踏上返程。


影像分享 活动落幕

探秘队员们于21日顺利返回昆明,并分享了本次探秘活动中所拍图片和视频。一张张精彩图片和视频的切换,仿佛将队员们又带回神奇的白马雪山,重温那精彩的经历,有欢声笑语,更有感动和思考。

随后,队员们对本次探秘滇金丝猴活动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所有队员对本次探秘活动的行程安排和组织均给予了很高评价,希望以后能组织更多类似的体验活动。作为基金会组织的第一批野外探秘队员,一致要求建立了QQ群,希望通过努力为绿色、环保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时值中午,影像保护自然系列活动之探秘雪山精灵滇金丝猴公益活动圆满结束。队员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给了基金会更大的动力,基金会在今后也会继续举办类似的影响保护自然系列活动。此外,绿色基金会也将一如既往的争取国内外人士和组织支持,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关注森林与气候变化,致力于多重效益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和谐社区,促进可持续发展。


队员寄语

李晓东(航空公司职员):这次活动组织的非常好,好在队员们不用操心了,行程安排的层次和内涵太丰富了。特别是对于咱们这些职业者们,通过活动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袁野(生活新报记者):今年一来,我几乎把云南所有的保护区都转了一遍,但这次去白马雪山给我不一样的体会,在这里能感受到人与自然最完美的结合。作为媒体人,确实还有更多的内容去关注和报道,尤其是白马雪山存在的隐患和一些担忧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和探索。

张颖(企业家):非常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很用心,把我们照顾的很好,不管从行程还是吃住,以后还可以再艰苦一点。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来关注。这次活动对自己也很有启发,以前多是觉得好玩儿,缺少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从现在开始会更多的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李文倩(在校大学生):感觉这次收获颇丰,还认识了很多人不同行业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光点。我从大家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这次探秘活动也将改变我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真的能让人有很多收获。

熊景和(教师):想到的和没有想到得都被他们说了,总之谢谢你们,给我这次机会。

浦轩(中央电视台编导):第一次来到白马雪山,确实让人流连忘返,但滇金丝猴保护现状仍然堪忧。一开始只是关注受伤的滇金丝猴,但当后来深入到保护滇金丝猴的一线护林员们的时候发觉,他们更让人感动。老余刚加入巡护队是因为早前林业局长的一句话,“老余,你一定要把这群猴子看好,以后你们这个村庄就会好”,老余信了,而且还说服很多人参与保护。他们一直相信政府、相信国家、相信社会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变,但他们已经等了很多年了,而且现在还在等,并将继续等下去。有位护林员说,要是老余去世了,我们这些二三十岁的也会继续坚持下去,相信这个地方一定会好起来。但这还要等多久呢?最后,希望绿色基金会多组织一些人去体验和了解这些人,并能为他们做一些事,做一些改变。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汇聚起来会成江河。

孟庆龙(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钟局和老余等一线保护人员的经历非常令人感动,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并为他们做出更多更实际的帮助。我们下一步可以开发一些方案,努力为他们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0871-65018953     传真:0871-65018953
机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昌路中央丽城2期8幢170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云南绿基会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23号

关于我们 | 公益项目 | 筹募捐赠 | 联系我们
滇ICP备12002087号-3  技术支持:意酷网络
网络备案 滇ICP备1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