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公益项目

西黑冠长臂猿保护项目项目进度报告

2015/10/29 10:14:00

云南西黑冠长臂猿保护项目进度报告



关于西黑冠长臂猿

长臂猿与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并称四大类人猿,亦是我国唯一的现生类人猿。全球共有长臂猿16种,中国有6种,云南有4种,现今西黑冠长臂猿和白眉长臂猿为云南仅存的能在野外见到的种。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片段化,种群隔离问题突出,种群之间难以交流无法得以繁衍;栖息地得不到恢复,食物需求得不到满足,全球西黑冠长臂猿至今仅存1100-1400只。我国约有1000-1300只,全部分布在云南。其中景东县境内调查记录到89群,约400-600只(无量山80群,哀牢山9群),是全球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相对较多和较为集中的地区,对整个物种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景东县由此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评为“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西黑冠长臂猿?

西黑冠长臂猿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仅有约1100-1400只,除越南和老挝约100只外,其它种群都分布于云南的无量山和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相对较清楚的地区。由于栖息地破坏和片断化,种群隔离问题突出,种群之间难以交流无法得以繁衍;栖息地得不到恢复,长臂猿的食物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通过2001年和2010年调查的结果,无量山长臂猿虽然在不断加强保护的情况下,仍然下降了11群。

 

我们已经开展了哪些保护行动?

为保护西黑冠长臂猿及其生存的原始森林2009年至2014年,基金会共投入近百万资金连续开展3期西黑冠长臂猿保护行动,具体活动及成效如下:

 

【第一期项目活动及成效】

2009年基金会资助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开展“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及栖息地监测与保护项目项目于2009年2月5日正式启动实施后,项目实施单位依照项目实施方案,逐一开展实施相关的活动。项目实施有序进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9′28″-100°34′23″,北纬:24°42′30″-24°54′20″。南北长约33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呈狭长带状,保护区管理局总管辖面积12143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7583公顷,凤凰山候鸟迁徙通道州级保护区2500公顷,南涧土林州级保护区500公顷,漫害山国有林1560公顷。无量山国家级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保护黑长臂猿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亚热带中山湿性、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基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无量山黑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有98种群分布(Jiang et al.,2006)。也正是通过这次调查,才明确知晓无量山现有黑长臂猿分布(3群)的最北限是在南涧无量山辖区内。 

二、项目简介

1. 项目概述

1.1  实施项目的理由、目的

黑长臂猿为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滇中、滇西、滇南)的一种小型类人猿,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据现有资源推测,全世界黑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1000只左右,其中作为黑长臂猿景东亚种的唯一分布区的无量山黑长臂猿种群数量最为清楚,基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无量山黑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有98种群分布(Jiang et al.,2006)。也正是通过这次调查,才明确知晓无量山现有黑长臂猿分布(3群)的最北限是在南涧无量山辖区内。然而自从前次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后,对这几群边缘分布的长臂猿关注除了日常巡护工作外,未有进一步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有效强化保护措施。黑长臂猿在南涧无量山的分布在历史上(20年前)至少可向北延伸5km。由于周边社区居民生活贫困,生活、生产、放牧对黑长臂猿的栖息地影响及破坏较大,加之管理机构日常保护经费紧张,无法对黑长臂猿及栖息地实施有效保护。因此对南涧无量山现有黑长臂猿种群数量、分布及其栖息地(包括原有栖息地)的调查,加强宣传教育,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减少对其栖息地干扰对黑长臂猿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的良性生栖和发展,并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巡护能力及开展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监测和保护的能力,提高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水平,同时提高周边社区群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减少对保护区的依赖和人为干扰,从而使这一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2  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掌握无量山黑长臂猿种群与栖息地现状,完善的黑长臂猿种群与栖息地监测措施,建立黑长臂猿栖息地监测的永久性样地,以制定有效的黑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完成《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及其栖息地监测与保护》调查报告,同时使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科研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夯实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与管理基础工作。

3.  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1  业务培训

邀请长臂猿研究专家来保护区实地就黑长臂猿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调查的原理、方法和基础知识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

3.2  种群数量与分布的调查

利用规范的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方法对无量山北段黑长臂猿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确立固定监测地点与线路;

3.3  栖息地调查

在现有长臂猿群体家域的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总面积在家域的8%以上),同时对历史上曾有分布的栖息地与进行一定数量的样方调查,并在此基础筛选几个样方作为进行长期监测的固定样方;

3.4  人为干扰调查

黑长臂猿栖息地周边社区开展人为干扰方式及程度的调查,以了解人类活动对黑长臂猿的影响;

3.5  建立黑长臂猿群体大小与组成、栖息地特征的基础数据库,作为开展长期监测的基础。

三、项目实施进展

1.  召开启动会议和业务培训

2009年2月5日至8日,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单位)蒋学龙研究员深入到项目实施区栏杆箐林区参加项目启动暨培训会议,对项目实施作全面指导。培训会共有管理局领导、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及村名群众共计30余人参加,蒋学龙研究员实地就黑长臂猿保护重要性及策略、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调查的原理、方法和基础知识对参会人员进行全面深入培训,从而提高社区公众保护意识,夯实保护区黑长臂猿调查监测业务素质基础。

2.  种群数量与分布核查

2009年2月5日至8日在项目业务培训期间,项目实施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区周边栏杆箐社区村民群众就黑长臂猿种群数量、历史分布及活动现状情况作了广泛的调查访问,此后又于2009年3月8日至19日,分别对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生息活动区域周边无量、漫湾2个乡镇所辖德安、官地、安召、温竹4个行政村的骑马箐、大春树、空心树、 滴水箐、丫口、龙树、平掌7个村民小组的群众作了广泛的调查访问。

通过调查访问,项目实施小组对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在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缘的历史分布和活动现状有了清晰深入的认识,为进一步针对性地开展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数量和群体组成大小调查、栖息地调查、人为干扰调查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种群数量及组成深入调查

自2009年3月下旬始,在访问调查等基础上踏察布设监听点,分时段以7天一个周期晨昏对长臂猿鸣叫及活动进行监听。

4.  项目督查

2009年3月24日至26日,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石丁溧、戚剑飞二位同志对项目前期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通过察看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同项目工作人员和社区群众交谈,深入项目区实地踏察,对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已开展的项目活动比较满意,对实施好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及栖息地监测与保护项目并取得相应的项目成果很有决心和信心。

5.  栖息地及干扰调查

2009年5月15日至6月21日,南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当地护林员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栏杆箐林区黑长臂猿栖息地进行了现地调查。

5.1  栖息地现状

栖息地调查选择20×20m² 样方17个样地进行调查,从整个林区来看,森林覆盖率较高,调查访问反映长臂猿鸣叫的林区,盖度达到85%以上,天窗很小,对长臂猿的活动极为有利。植物有红花木莲,银木荷,野八角,撑天伞,沅江栲,木果石栎,喜鹊茶,青岗栎,臭樟,大白花杜鹃,乌饭,碎米花杜鹃等,其中,樟科,杜鹃科,栎类植物居多。藤本主要为白藤果,米饭团,野羊瓜藤,野紫藤等。附生植物以蕨类为主,兼有金钗石斛,蒜台石斛和牛角小红花。从整体看,整个栖息地环境适宜于长臂猿的生息。

5.2  栖息地干扰情况

自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南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切实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强化宣传,加大林区的巡护力度,杜绝、减少长臂猿栖息地栏杆箐林区人为干扰,特别是乱砍滥伐,偷捕盗猎行为。目前,存在轻度干扰是放牧、采药、砍伐箭竹,干扰不为严重。

6.  持续调查

项目后续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着力利用规范的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方法和确立的固定监测地点与线路对无量山北段黑长臂猿种群数量及群体组成大小再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主要在不同区域布设的监听点进行持续监听,全面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6.1  在前期项目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布设13个20×20m² 长臂猿栖息地样方进行调查,同时深入进行栖息地干扰情况调查,更加全面地掌握黑长臂猿栖息地现状,得出翔实的科学有效数据。

6.2  持续对种群数量及组成深入调查

继前自2009年7月至今,在前期监听基础上增设监听点,分时段以7天一个周期晨昏对长臂猿鸣叫及活动进行监听,以期全面了解掌握长臂猿种群分布数量、种群组成大小及其活动现状。虽然仍未能在实地监测过程中采集到长臂猿活动的影像资料,但以监听到的鸣叫声来初步掌握其相关活动情况: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黑冠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现期有3个群体主要生息活动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营盘山与营盘山之间,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0°3152-100°4313;北纬24°4310-24°4247之间,面积约1600公顷,最高海拔2791米,最低海拔2260米,相对高差431米。

四、预期成果分析及讨论

1.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黑长臂猿栖息地及周边环境,进一步全面掌握无量山黑长臂猿种群与栖息地现状,完善黑长臂猿种群与栖息地监测保护措施,建立黑长臂猿栖息地保护监测的永久性样地,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黑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效果。

2.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使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科研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夯实并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有力帮助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减少对黑长臂猿及其栖息地的人为干扰。

3.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对社区能源替代、人畜饮水等工程的投入建设,社区将从中享及相应的经济利益,从而体现项目经济效益。

4.  存在问题分析

  受气象因子、监测工具、人员素质(具体为项目区雨多雾浓、监测设备一定欠缺、监测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因素限制,对现期无量山北段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数量和生息情况虽有了初步的掌握确定,但对无量山北段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还未能得出群体大小及活动规律等情况的详实结论。对无量山北段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及栖息地监测和保护活动还需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和加强。

在国家、省厅和基金会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尽力做好无量山北段黑长臂猿边缘分布种群及栖息地监测和保护工作,以期实现更高的目标。

 

【第二期项目活动及成效】

2010年基金会经实地考察,决定与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在大寨子开展长臂猿栖息地植被恢复及食源基地建设试验示范项目,通过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食源植物配置三种方式,恢复该区域森林植被,以扩大长臂猿的栖息地,促进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

 

一、项目背景

大寨子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隶属景东县景福乡岔河村大寨子小组,拟恢复造林地就位于大寨子小组东面海拔1800-2100米的地段,与长臂猿栖息地相连,原为天然林,大炼钢铁后成为大寨子村民的轮歇地。由于原生植物被被破坏,出现水灾、山体滑坡等现象。一直轮作至90年代中,后荒芜至今,由于紫茎泽兰过于旺盛致使植被无法自然恢复。大寨子原有6群长臂猿,因保护区外天然林的采伐,使长臂猿的栖息地范围缩小,现减少到3群。200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在大寨子了建设长臂猿长期监测站,并开展长臂行为生态学研究,现3群长臂猿都已习惯化,是理想的长臂猿行为学研究基地。

二、 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一是通过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更新和食源植物配置的方法恢复大寨子西黑冠长臂猿生境,扩大西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分布区域的扩大;二是为开展其它长臂猿和其它物种的栖息地恢复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三、项目内容

将实施项目的603亩地块进行区划,共划分为宜林地、疏林地、林地三种类型。将宜林地选择适宜的先锋树种造林,使植被恢复后再配置长臂猿食源植物;疏林地内由于有少量的旱冬瓜树,需要补植造林,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恢复植被,物种选择适宜造林地环境的长臂猿食源植物的乔木树种,通过植被恢复后可选择长臂猿食源植物的藤本进行配置;有林地主要是破坏后恢复的次生林,林内的物种多样性不高,主要是缺乏长臂猿的食源植物,需要选择适宜该林地环境的长臂猿食源植物进行配置。通过这三种方式实施项目,最终将此块紫茎泽兰旺盛的荒地营造成环境优美、山花浪漫、鸟语花香、食物丰富的长臂猿栖息地。同时开展监测记录,通过监测来检查树木种植后能否达到理想效果;配置物种的选择是否得当;管理方法是否正确。最终分析、总结出项目的技术成果。

四、项目活动

1.  项目启动仪式

2010年7月11日在自然保护区景东管理局综合楼进行了“景东西黑冠长臂猿保护项目”活动启动仪式。参加单位:云南省林业厅保护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植物园哀牢山生态站、大理学院、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普洱市林业局、宣传部、共青团、县林业局、景东森工局、县环保局、县教育局、县广电局、县科技局、县文体局、县旅游局、景东森林公安局、景东自然保护局、景东力奥林产公司、景福乡党委政府、岔河村委会、大寨子村民小组。

邀请新闻单位:普洱日报、普洱电视台、景东电视台、景东消息、景东银生网。活动内容:各级领导致辞及参观图片展。参加人员有150余人。

各新闻单位及媒体对启动仪式作了祥细报道,扩大了宣传面,为此项目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  清林整地

为顺利地开展造林工作,管理局于2010年3月13日在项目实施地块采用带状方式进行清林,只清除紫茎泽兰等杂草,保留一切乔灌木幼苗及藤本植物。使人工恢复的林地尽可能接近天然林。林地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紫茎泽兰,采用带状归堆方式进行处理;采用穴状方式进行整地,该活动于5月 30 日结束。项目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到清林整地活动中,严格按照所定规格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规格的塘及时嘱咐劳务者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3.  苗圃建设

苗圃建设工作主要是进行了苗圃整地、铁丝网的围栅及遮荫棚的搭建。

4.  植苗造林

按实施方案的设计要求,2010年6月底前完成了旱冬瓜苗的栽植,8月份完成了西南桦苗的栽植。栽植前完成了化学除草工作。因2010年造林工作未合格,经检验存活率仅为23%,2011年6月进行了旱冬瓜苗及西南桦苗的重新造林工作。

5.  食源植物采种育苗

2010年8月扦插了七小叶岩爬藤,成活率为90℅,2011年3月完成了南五味子、冷饭团、水东哥、买麻藤、绿叶润楠等的采种及其育苗工作;根据长臂猿食性,11月份又采了21种进行育苗,使配置的植物能满足长臂猿不同季节的食物需求。

6.   抚育管护

在造林地1区边沿进行了铁丝网围栅工,作以减轻管理上的压力。2010年与4人签定了管护协议书,每人1月轮流管理,明确了其职责任务及奖惩措施;在造林地边钉了告示牌、宣传牌,以起到警示作用。为加强管理,确保重新造林成功,结合大寨子组村民的实际情况,于2011年6月与大寨子组11户户主签定了管护协议书,各家对过去种地时所认的界线进行管理。对栽植的西南桦苗进行围栅管理。2011年12月开始又请了1名专职管护人员进行管理。

7.  宣传教育

2010年5月份以来,由管理局组织,在长臂猿监测站开展了大寨子周边大寨子、干河、叶家坝三个组的环境意识教育活动。景福乡镇府、人大、岔河村两委等参加活动并作环境保护等宣传发言,管理局就公益林管理、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大寨子造林地管理等作宣传,范鹏飞博士用活生生的事例——大寨子泥石流向群众讲解保护自然,并向群众讲解了长臂猿保护的有关知识及大寨子长臂猿保护工作的发展前景以及今后能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表示这样的活动内容通俗易懂,深受教育,并表示愿意支持保护事业。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后来景东管理局相关人员又到小学开展自然保护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全校师生观看了长臂猿保护图片展;通过听讲座、参观图片,开展“保护自然,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并通过家长签名,实现互动教育;开展“爱我校园,美化环境”的班级竞赛,评出2班进行奖励。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学生和家长互动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保护自然的意识,更加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生家长及周围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五、项目产出

经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了大寨子周边社区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周边社区的经济收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群众能和保护区管理人员沟通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使社区群众能主动参与保护无量山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使破坏保护区资源和破坏长臂猿栖息地的行为明显减少。同时宜林荒地随着树苗的长大也渐渐变为绿色的林地。

 

 

 

【第三期项目活动及成效】:

西黑冠长臂猿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目前全球只有不到2000只,大部分种群分布在云南无量山与哀牢山地区。受栖息地破碎化、繁殖率低下等因素影响,其种群数量几乎没有增长。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促进其种群数量增长,2013年,基金会在前期与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黒冠长臂猿保护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恢复及食源基地示范活动。3—12月期间,保护区按照项目计划开展黒冠长臂猿食源地抚育、更新;食源地建设监测、管护;黒冠长臂猿食性研究;食源植物采种、育苗活动,并取得以下成果:

(1)长臂猿食源地监测

2010年至今共在600多亩的疏林地上配置乔本、草本食源植物近15万株;在大寨子长臂猿食源配置基地建立了6块食源植物监测样地,分别于3、9月份对食源植物进行了监测,9月份监测的苗木平均高比3月份监测时高出了0.09至0.10米,说明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等发生。9月份以后,苗木死亡率低,减少牲畜及人为干扰破坏,管理有所改善。2014年初,由于受到罕见冬雪极端气候的影响,新育的树苗及新栽种的食源树木受到较严重的影响,后经保护区管理局的补救措施,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复。

(2)长臂猿食性研究

长臂猿采食植物的果实、花、叶、嫩苔、老鼠、鸟蛋等,采食植物主要有君迁子、野杨梅、白花酸藤子、西南桦、四棱葡萄、买麻藤、藤黄、蜜团花、樱桃、叶蝇、南五味子、冷饭团、七小叶崖爬藤、猕猴桃、森林榕、大果榕、平伐清风藤、八月瓜、润楠、水冬哥、大果榕、大白花杜鹃、青木香等。无量山长臂猿的栖息地内分布有多种不同的食物,长臂猿喜食果实,且各食物间的果期和花期不同,可以满足长臂猿的生存需求,且长臂猿依据食物的成熟期不同采食不同的植物或者采食食物的不同部位,在食物溃泛期甚至采食植物的老叶来满足自身需求。依据近一年的食物数据收集及前期对长臂猿的食性的研究,西黑冠长臂猿以果实性为主,同时也会采食动物性食物如鼯鼠、老鼠,尤其雌性在孕期更喜食动物性食物。随着对西黑冠长臂猿的连续几年的跟踪,同群长臂猿的采食食物种类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不同栖息地的长臂猿采食食物会有一定的差异。

(3)周边社区对长臂猿食源植物的利用情况

无量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于原始常绿阔叶林中,且森林的多样性为其在不同的季节里提供不同的食物。依据近十年对长臂猿食物的研究,周边社区对长臂猿食物的利用分为几种类型:一是长臂猿采食食物一部份是周边区饲养的羊、牛取食的食物种,如七小叶崖爬藤、水冬哥叶、森林榕。长臂猿分布的周边社区里羊是社区经济支柱,且一些周边社区与长臂猿的家域相距很近,所以长臂猿的家域里常放牧有羊和牛,这些牲畜采食地面上的藤叶,给长臂猿的食物生长造成损坏,同时地面更新的毁坏给森林发展造成危害。这些都对长臂猿的长期生存形成威胁。另一部份是市场出售一些森林水果如:八月瓜、冷饭团、猕猴桃等。依据近期由锦屏管理站所提交的调查表,本年度未见到上述几种森林水果在市场上出售。因为以上森林水果现在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所以这部份对长臂猿食物造成影响并不大,且市场出售的仅只有很小一部份,且人在采摘时不会对其造成损坏。依据近几年里的情况,周边社区对长臂猿采食食物的利用主要是家畜对森林内一些植物的采食会对森林造成损坏,而市场出售的很小一部份不会对长臂猿的食物造成威胁。

(4)组建西黑冠长臂猿巡护队

管理局于2014年3月招募并组建西黑冠长臂猿巡护队,巡护队员共计116人,巡护队员在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及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开展西黑冠长臂猿巡护活动,巡护期间有效的保护了西黑冠长臂猿及其栖息地。由于外援资金少,巡护队员面临的补助低,缺少相应的巡护装备等问题亟待解决。

(5)西黑冠长臂猿保护宣传

2013年4月22——4月27日,景东县政委、保护区景东管理局开展写黒冠长臂猿宣传周活动,系列宣传活动包括:保护黑冠长臂猿知识讲座保护;黑冠长臂猿进校园活动;构建网络推介筹资平台,发起:“拯救中国猿,让天籁之音不成绝唱”倡议,面向社会募集西黑冠长臂猿救助资金。11月1日,在浙江大学校园开展“云南景东·浙江大学启动保护黑冠长臂猿宣传活动 ”暨黒冠长臂猿纪念信封首发仪式。期间开展长臂猿保护知识讲座、保护西黑冠长臂猿签名活动。

 

未来我们还将开展哪些保护行动?

1.持续恢复西黑冠长臂栖息地,并将前期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推广,争取社会各界资源的支持。

2.支持西黑冠长臂猿巡护监测活动,杜绝偷猎事件的发生

3.开展公众参与西黑冠长臂猿探访、西黑冠长臂猿摄影活动

4.开展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活动,培养在地保护人才

5.在保护区周边建立生态低碳示范村,推动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发展可持续生计


【项目活动照片】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0871-65018953     传真:0871-65018953
机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昌路中央丽城2期8幢170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云南绿基会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23号

关于我们 | 公益项目 | 筹募捐赠 | 联系我们
滇ICP备12002087号-3  技术支持:意酷网络
网络备案 滇ICP备1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