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护行动

SEE-GF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联合行动

2013/6/22 16:52:00
项目简介:
“SEE-GF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联合行动”是由SEE基金会与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项目,将通过开展黑冠长臂猿的食源地建设以及白眉长臂猿巡护、监测和栖息地评估体系建设,为极小种群动物保护中的两大难题——栖息地恢复和保护监测巡护管理提供示范,并通过政府政策倡导加以推广和倡导,带动云南所有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建立“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联盟”,加强基层组织和民间保护NGO的交流和合作,组织开展能力建设,建立民间组织的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和网络,提升基层组织、绿色基金会及其他保护组织的筹资和业务能力。同时项目将通过探访、摄影大赛征集、巡展等活动,建立公众参与平台,提高公众对极小种群物种的认知度,巩固保护工作成效。
 
关于极小种群物种
极小种群物种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population)及个体(individual)数量都极少,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MVP),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极小种群物种具有种群数量小、分布生境狭窄、人为干扰严重、濒临灭绝的特点。
 
项目背景: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气候类型丰富多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云南国土面积仅为全国陆地面积的4%,却拥有全国50%以上的物种。在全国34042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分布16021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47.6%。云南分布的脊椎动物1848种,占全国脊椎动物总数的50.4%。云南全省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14种,占全国重点野生动物种数的55.4%。因此,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部分物种资源急剧减少、人为干扰破坏加大、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等问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极小种群物种代表种黑冠长臂猿、白眉长臂猿的在地保护工作;通过培养和发展NGO组织的保护力量;调动民间机构参与保护的积极性,通过提高基层保护组织及NGO组织的保护能力,更好地实现保护目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宣传和推广活动,提供公众参与和支持保护工作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公众对以长臂猿为代表的极小种群物种的认知度和行动力,从而带动云南所有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减缓物种灭绝速度。

项目目标
总目标:
提高公众对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认知度和行动力,推动云南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工作,减缓物种灭绝速度。  
具体目标:
1.建立绿色基金会向公众和企业筹资的策略,提升绿色基金会及其他保护组织的筹款能力,公众筹资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网络成员全年新增保护资金至少200万元;
 2.30家以上的本土NGO及基层保护区工作人员组成云南物种保护的长效网络,网络成员保护能力得到提升;
 3. 示范和推广动物栖息地恢复的有效方法:完成无量山600亩黑冠长臂猿的食源地建设工作,黑冠长臂猿的10种以上主要食物的采种、育苗工作得以成功,将8000多亩的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接在一起,扩大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
 4. 建立有效可行的白眉长臂猿人为干扰动态监测和栖息地评估体系,对15万多亩栖息地进行社区寻护和监测;
5. 提升社区及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公众参与平台,2000名以上各地公众参与行动;
6.培育孵化1-2个新的保护组织;   

关于西部黒冠长臂猿

(图片来源于景东:摄影:唐云)
西黑冠长臂猿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仅有约1100-1400只,除越南和老挝约100只外,其它种群都分布于云南的无量山和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相对较清楚的地区。由于栖息地破坏和片断化,种群隔离问题突出,种群之间难以交流无法得以繁衍;栖息地得不到恢复,长臂猿的食物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通过2001年和2010年调查的结果,无量山长臂猿虽然在不断加强保护的情况下,仍然下降了11群。近年来,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引起了越来越人的关注。
2010年,绿色基金会经实地考察,决定与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共同在大寨子开展长臂猿栖息地植被恢复及食源基地试验示范项目,通过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食源植物配置三种方式,恢复该区域森林植被,以扩大长臂猿的栖息地,促进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至2012年,已完成大寨子600亩的食源地造林工作,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关于东部白眉长臂猿

(图片来源于高黎贡山)
东部白眉长臂猿为我国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2006年—2009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与中国林业科学院、西南林学院、大理学院一起对白眉长臂猿的分布进行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国内80%的白眉长臂猿分布在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数量约100余只。保山市内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白眉长臂猿在中国最后的避难所,也将成为白眉长臂猿研究和保护的重点地区。
当前,白眉长臂猿主要面临以下生存威胁和压力:(1)栖息地破碎化,社区群众林下种植草果,降低了栖息地质量,使白眉长臂猿的觅食范围缩小。加之社区群众在管护草果期间砍伐小树和林中灌木,破坏了森林完整结构,使白眉长臂猿在摆荡行走时增加了风险,出现摔伤和摔死的现象。(2)偷猎,虽然通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多年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绝大多数群众已经改变了狩猎习惯,但偷猎现象还时有发生,偷猎者使用各种套索和各种改装猎枪对白眉长臂猿的威胁极大(3)白眉长臂猿种群分布零碎,群与群之间相隔较远,加之“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近交衰退严重及寻找配偶困难,造成后代生存能力减弱、繁殖性能降低。
2009-2010年,绿色基金会与西南林业大学、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了高黎贡山社区白眉长臂猿保护行动示范,通过对社区群众对森林资源利用、林下草果种植对白眉长臂猿的胁迫程度、范围及白眉长臂猿的耐受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人-猿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和谐策略。
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更多信息请关注联盟之家——保护动态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0871-65018953     传真:0871-65018953
机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昌路中央丽城2期8幢170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云南绿基会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23号

关于我们 | 公益项目 | 筹募捐赠 | 联系我们
滇ICP备12002087号-3  技术支持:意酷网络
网络备案 滇ICP备12002087号